月經黑血可能由經血滯留、子宮內膜剝脫速度慢、宮寒體質、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熱敷調理、中藥調理、抗生素治療、激素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
經血在宮腔內停留時間過長,血紅蛋白被氧化導致顏色變深。久坐不動或經期穿緊身褲可能加重滯留現象。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選擇寬松棉質內褲促進經血排出。
黃體功能不足時子宮內膜脫落不完整,破碎組織與血液混合形成黑褐色分泌物。伴隨月經周期縮短至21-23天,基礎體溫監測顯示高溫相不足12天。適量補充維生素E和豆漿有助于改善黃體功能。
中醫辨證屬寒凝血瘀型,表現為小腹冷痛拒按、經血夾黑色血塊。可能與長期飲食生冷、冬季衣著單薄有關。日常可用艾葉煮水泡腳,經前一周開始飲用紅糖姜茶。
慢性炎癥導致子宮內膜充血水腫,壞死組織與經血混合呈黑褐色。多與既往流產史或放置節育環有關,常伴隨腰骶酸痛、經期延長。需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查,確診后可服用甲硝唑、多西環素等抗生素。
異位病灶周期性出血積存形成巧克力樣陳舊血,月經來潮時排出黑色絮狀物。超聲檢查可見卵巢巧克力囊腫,CA125指標升高。輕癥可用地諾孕素抑制病灶,重癥需行腹腔鏡病灶切除術。
經期避免游泳、盆浴等可能引發感染的行為,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促進盆腔血液循環。飲食增加牛肉、菠菜等富鐵食物,經后連續三天飲用當歸紅棗湯調理氣血。若黑血持續3個月以上或伴隨劇烈痛經,需進行婦科超聲和激素六項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