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牙可能由遺傳因素、乳牙滯留、牙胚發育異常、外傷感染、空間不足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牙齒形態異常、鄰接關系紊亂、牙列擁擠、咬合功能障礙、牙髓腔相通等癥狀。
融合牙最直觀表現為兩顆牙齒冠部或根部部分或完全結合,形成異常寬大的牙冠。常見于下頜前牙區,牙冠表面可能出現溝裂或凹陷,釉質發育不全風險增加。日常需加強口腔清潔,使用含氟牙膏預防齲齒。
融合牙導致相鄰牙齒排列異常,可能擠壓鄰牙造成扭轉或傾斜。這種情況可能伴隨牙間隙異常增寬或縮小,增加食物嵌塞風險。建議使用牙線棒輔助清潔,定期進行專業齦上潔治。
融合牙占據額外牙槽骨空間,可能引發牙弓長度不足。兒童患者可能出現恒牙萌出受阻,成人易發智齒阻生。早期干預可采用間隙保持器,成年后考慮正畸治療或片切減徑。
融合牙的異常咬合面可能干擾下頜運動,長期可導致顳下頜關節彈響或疼痛。可能與創傷性咬合、咀嚼效率下降有關。修復治療需進行咬合調整,嚴重者需制作咬合板。
部分融合牙存在共享髓腔,當發生齲壞或外傷時,感染易擴散至整個融合單元。通常表現為自發痛、冷熱刺激敏感。根管治療需注意識別所有根管,必要時采用顯微鏡輔助。
融合牙患者應避免咀嚼過硬食物,選擇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日常飲食注意鈣磷攝入,推薦牛奶、奶酪、深綠色蔬菜。定期口腔檢查建議每3-6個月一次,兒童患者需關注替牙期頜骨發育。出現牙齦腫脹或咬合不適時需及時就診,正畸治療最佳時機為混合牙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