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增生患者需就診內分泌科或泌尿外科,具體科室選擇需結合癥狀表現及檢查結果。
腎上腺作為內分泌器官,增生可能導致皮質醇、醛固酮或性激素分泌異常。內分泌科擅長激素水平檢測如ACTH興奮試驗、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及藥物調控,適用于出現向心性肥胖、高血壓、低血鉀等典型庫欣綜合征或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表現的患者。
當影像學提示腎上腺結節直徑超過4cm或存在惡性征象如分葉狀、邊界不清時,需泌尿外科評估手術指征。腎上腺部分切除術、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是常見術式,尤其適用于功能性腺瘤或疑似嗜鉻細胞瘤病例。
復雜病例可能涉及內分泌科、泌尿外科、放射科協作診療。例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患兒需聯合遺傳代謝科,合并高血壓危象者需心血管內科協同處理。
初步篩查包括腎上腺CT/MRI平掃增強、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血漿腎素活性測定。懷疑嗜鉻細胞瘤時需檢測尿兒茶酚胺代謝物,CAH患者需進行17-羥孕酮基因檢測。
突發頭痛、心悸伴血壓驟升需急診處理排除嗜鉻細胞瘤危象。術后患者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狀如乏力、低鈉血癥需及時復診調整糖皮質激素替代方案。
日常需監測血壓、電解質變化,避免高鹽飲食及劇烈情緒波動。術后患者應規律服用氫化可的松等替代藥物,每年復查腎上腺CT及激素水平。建議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控制體重指數在18.5-23.9kg/m2范圍內,減少代謝綜合征發生風險。出現明顯乏力、皮膚色素沉著或體位性低血壓時需警惕腎上腺危象,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