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松動可通過重新固定、骨增量手術、軟組織處理、臨時修復體調整、種植體更換等方式修復。種植體松動通常由骨結合失敗、咬合過載、感染、骨量不足、機械性損傷等原因引起。
1、重新固定:
輕微松動可通過旋緊基臺螺絲或更換愈合基臺實現再固定。需使用扭矩扳手精確控制緊固力度,避免二次損傷。術后需避免患側咀嚼2-4周,定期拍攝X線片監測骨結合情況。
2、骨增量手術:
骨吸收導致的松動需進行引導骨再生術或上頜竇提升術。采用自體骨、異種骨或生物膜進行骨缺損修復,6個月骨整合期后重新植入種植體。可能與吸煙、糖尿病等影響骨代謝的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種植體周圍透射影、探診出血等癥狀。
3、軟組織處理:
種植體周圍炎需進行齦下刮治聯合抗生素治療。使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必要時采用游離齦移植術改善角化齦寬度。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修復體邊緣不密合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牙齦紅腫、溢膿等癥狀。
4、臨時修復體調整:
咬合創傷引起的松動需調磨修復體咬合面。使用咬合紙檢測早接觸點,降低牙尖斜度至30度以下。過渡期改用樹脂臨時冠,分散咬合力。
5、種植體更換:
斷裂或嚴重骨結合的種植體需手術取出。采用環鉆法微創摘除,同期植入大直徑替代種植體或改為短種植體方案。需評估剩余骨量,必要時結合即刻負重技術。
修復期間建議每日補充1000mg鈣質和400IU維生素D,食用三文魚、奶酪等富含鈣磷食物。避免堅果、硬糖等硬質食物,使用沖牙器配合軟毛牙刷清潔種植體周圍。術后6周內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避免劇烈運動影響骨愈合。每3個月復查一次,監測種植體穩定性和周圍組織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