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屬于抗生素。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動植物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作用的次級代謝產物,青霉素作為第一種被發現的抗生素,主要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發揮殺菌作用。
1、作用機制:
青霉素通過干擾細菌細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導致細菌因滲透壓失衡而溶解死亡。其作用靶點為轉肽酶青霉素結合蛋白,對繁殖期細菌效果顯著。這種特異性作用使其對哺乳動物細胞毒性較低。
2、抗菌譜:
青霉素主要針對革蘭陽性菌,如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對部分革蘭陰性球菌如腦膜炎奈瑟菌也有效,但對大多數腸道桿菌無抑制作用。臨床常用于治療咽炎、肺炎、腦膜炎等敏感菌感染。
3、藥物分類:
青霉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和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芐西林。不同衍生物在穩定性、抗菌譜方面存在差異,如苯唑西林對青霉素酶更穩定。
4、耐藥性問題:
細菌可通過產生β-內酰胺酶、改變青霉素結合蛋白結構等方式產生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率已達80%以上,需聯用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克拉維酸或換用其他類別抗生素。
5、使用原則:
使用前必須進行皮試以防過敏反應。治療中需完成規定療程避免耐藥,同時注意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孕婦使用需評估風險收益比。
合理使用青霉素需嚴格掌握適應癥,避免濫用導致耐藥菌株蔓延。日常應注意增強免疫力,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減少感染風險。出現感染癥狀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不可自行購買使用。用藥期間建議多飲水促進代謝,觀察是否出現皮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并定期復查評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