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造影檢查的流程主要包括術前準備、血管穿刺、導管置入、造影劑注射和影像采集五個步驟。
1、術前準備:
患者需完成血常規、凝血功能、心電圖等基礎檢查,排除禁忌癥。檢查前需禁食4-6小時,簽署知情同意書。醫護人員會建立靜脈通路,監測生命體征,部分患者需服用鎮靜藥物緩解緊張情緒。
2、血管穿刺:
多選擇橈動脈或股動脈作為穿刺點,局部消毒麻醉后,用穿刺針建立動脈通路。橈動脈路徑恢復更快,但技術要求較高;股動脈路徑操作更穩定,術后需臥床制動12小時。
3、導管置入:
在X線透視引導下,將導管經動脈逆行送至冠狀動脈開口。導管尖端需精準定位,過程中可能引起短暫心悸或胸痛。醫生會根據血管走向調整導管型號和角度。
4、造影劑注射:
通過導管注入含碘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注射時可能出現全身發熱感,屬正常反應。腎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造影劑用量,必要時進行水化治療預防腎損傷。
5、影像采集:
多角度拍攝冠狀動脈動態影像,評估血管狹窄程度。采用數字減影技術可清晰顯示0.5毫米以上的血管病變。檢查全程約30-60分鐘,嚴重狹窄者可能同期進行支架植入。
術后需按壓穿刺點20分鐘防止出血,橈動脈路徑者使用加壓止血器6-8小時。建議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日常需控制血壓血糖,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出現穿刺處血腫、持續胸痛或過敏反應應及時就醫。定期復查心電圖和心臟超聲,遵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