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患者應首診消化內科或肝病科。根據病情進展可能需要內分泌科、營養科、心血管內科等多學科協作診療,主要就診科室選擇與脂肪肝類型、并發癥及個體健康狀況相關。
1、消化內科:
作為脂肪肝基礎診療科室,消化內科可完成肝功能評估、超聲檢查等基礎診斷。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此可獲取保肝藥物如多烯磷脂酰膽堿、水飛薊素處方及生活方式指導。若合并轉氨酶持續升高或肝纖維化跡象,醫生會啟動進一步干預。
2、肝病專科:
肝病科對中重度脂肪肝伴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更具針對性。通過FibroScan檢測、肝穿刺活檢等手段評估肝損傷程度,制定抗纖維化方案如維生素E、奧貝膽酸。該科室還處理脂肪肝相關門脈高壓等嚴重并發癥。
3、內分泌科:
合并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的脂肪肝患者需內分泌科協同管理。醫生通過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抵抗指數等檢測,調整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GLP-1受體激動劑,從代謝根源改善脂肪肝進展。
4、營養科:
營養師提供個性化膳食方案,設計每日500-750大卡熱量缺口,指導地中海飲食實踐。通過人體成分分析制定蛋白質補充、ω-3脂肪酸攝入等營養干預,配合有氧運動處方改善肝臟脂肪沉積。
5、心血管內科:
針對脂肪肝合并血脂異常患者,心內科醫生會評估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必要時啟動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治療。該科室還監測血壓、頸動脈斑塊等心血管事件相關指標,實施綜合代謝管理。
脂肪肝患者就診后應建立長期隨訪計劃,每3-6個月復查肝功能及肝臟超聲。日常采取低GI飲食,優先選擇深海魚、橄欖油等抗炎食材,避免精制糖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結合阻抗訓練增加肌肉量。戒酒并控制體重下降速度在每月1-2公斤,避免快速減重導致肝功能惡化。合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者需同步治療,睡眠缺氧會加速脂肪肝進展。通過多學科協作與持續性生活方式干預,多數早期脂肪肝可實現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