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屬于急危重癥,需立即就醫處理。該病癥指消化道管壁全層破裂,導致胃液、腸液等內容物漏入腹腔,可能引發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一、病因與高危因素:
消化道穿孔常見于消化性潰瘍、外傷或醫源性損傷。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幽門螺桿菌感染、酗酒等會顯著增加潰瘍穿孔風險。部分患者也可能因腸道腫瘤、克羅恩病等基礎疾病導致管壁結構異常而穿孔。
二、典型癥狀表現:
突發劇烈腹痛是主要特征,疼痛常始于上腹部并迅速擴散至全腹,伴隨板狀腹腹部肌肉強直、惡心嘔吐。隨著腹腔感染加重,可能出現發熱、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等全身炎癥反應。老年或糖尿病患者癥狀可能不典型,易延誤診治。
三、臨床處理原則:
確診需結合腹部CT或立位腹平片檢查。治療以急診手術修補穿孔為主,包括腹腔鏡微創手術或開腹手術,術中需徹底沖洗腹腔。術后需禁食胃腸減壓,靜脈營養支持,并規范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合并休克者需重癥監護治療。
術后恢復期應保持半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低纖維軟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日常需規律進食、戒煙限酒,潰瘍患者需規范根除幽門螺桿菌。長期隨訪中若出現腹痛、黑便等癥狀需及時復查,警惕再穿孔或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