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竇骨折可通過鼻腔填塞、抗生素治療、手術修復、疼痛管理、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額竇骨折通常由外傷撞擊、交通事故、運動損傷、暴力打擊、高處墜落等原因引起。
1、鼻腔填塞:鼻腔出血是額竇骨折常見癥狀,采用無菌凡士林紗條或膨脹海綿填塞可壓迫止血。填塞后需觀察呼吸狀況,避免過度填塞導致呼吸困難,24-48小時后由醫生評估是否需要更換。
2、抗生素治療:額竇與顱腦相鄰,骨折易引發顱內感染。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可預防細菌感染。用藥期間需監測體溫及腦膜刺激征,出現劇烈頭痛需立即復查CT。
3、手術修復:對于嚴重凹陷性骨折或腦脊液漏患者,需采用額竇前壁重建術或顱底修補術。手術旨在恢復解剖結構,防止腦組織疝入竇腔,術后需進行3-6個月影像學隨訪。
4、疼痛管理: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局部疼痛。伴有顱腦損傷者禁用阿司匹林,避免加重顱內出血。冷敷前額區域每次15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可減少軟組織腫脹。
5、定期復查:骨折后1周需行鼻竇CT評估愈合情況,此后每3個月復查直至骨痂形成。重點關注視力變化與嗅覺功能,若出現復視或嗅覺減退提示可能并發視神經損傷或嗅神經損傷。
恢復期保持半臥位睡眠減輕面部水腫,避免擤鼻及劇烈咳嗽防止氣顱。飲食選擇高蛋白流質食物如牛奶蒸蛋,逐步過渡到軟食。康復階段禁止游泳、潛水等可能引起鼻竇壓力變化的運動,建議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有氧活動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