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的疼痛主要集中在腰部脊柱兩側的豎脊肌、腰方肌等深層肌肉群,可能由長期姿勢不良、急性扭傷未愈、肌肉代償性勞損、腰椎退行性病變、慢性炎癥等因素引起。
1、豎脊肌疼痛:脊柱旁縱行肌肉群是維持直立姿勢的核心肌群,過度負荷會導致肌纖維微損傷。疼痛表現為脊柱兩側持續性酸脹,彎腰時加重,熱敷和低頻電刺激可緩解肌肉痙攣。
2、腰方肌勞損:位于肋骨與骨盆之間的深層肌肉易因單側受力不均出現勞損。典型癥狀為腰部外側深部鈍痛,旋轉軀干時誘發刺痛,可通過懸吊訓練改善肌肉協調性。
3、胸腰筋膜炎癥:包裹肌肉的結締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癥時,疼痛范圍較彌散。晨起時僵硬感明顯,活動后減輕但久站加重,沖擊波治療能促進筋膜修復。
4、腰椎小關節紊亂:椎間關節錯位會反射性引起周圍肌肉保護性收縮。疼痛向臀部放射,改變體位時有彈響感,需通過整脊手法復位關節位置。
5、椎間盤源性牽涉痛:退變椎間盤刺激竇椎神經會導致肌肉代償性緊張。疼痛在久坐后加劇并伴有下肢麻木感,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能減輕椎間盤壓力。
日常應避免久坐超過90分鐘,每間隔1小時進行貓式伸展或臀橋練習。游泳和普拉提能增強腰背肌耐力,疼痛急性期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癥狀,慢性期建議采用針灸結合體外沖擊波的綜合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