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可能由腹壁薄弱、腹壓增高、結締組織異常、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腹帶固定、腹腔鏡疝修補術、開放疝修補術等方式治療。
1、腹壁薄弱:先天性腹股溝區(qū)解剖缺陷或后天性肌肉退化導致腹壁強度降低,腹腔內容物易從薄弱處突出。嬰幼兒需觀察自愈可能,成人可考慮使用疝氣帶臨時緩解,反復發(fā)作需行腹腔鏡疝修補術。
2、腹壓增高:長期便秘、重體力勞動等使腹腔壓力持續(xù)升高,迫使臟器突破薄弱區(qū)。調整排便習慣、避免提重物可減少發(fā)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同步控制咳嗽癥狀。
3、結締組織異常:膠原蛋白代謝障礙導致腹橫筋膜強度不足,多見于馬凡綜合征等遺傳病患者。基因檢測明確診斷后,建議早期行開放疝修補術Lichtenstein術式預防嵌頓。
4、慢性咳嗽:持續(xù)咳嗽動作造成反復腹壓波動,與慢性支氣管炎、吸煙等因素相關。戒煙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可降低咳嗽頻率,咳嗽控制三個月后再評估手術必要性。
5、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排尿困難導致長期用力排尿,與膀胱出口梗阻互為因果。口服坦索羅辛改善排尿功能,合并尿潴留時需優(yōu)先解決泌尿系統(tǒng)問題再處理疝氣。
日常避免增加腹壓動作,建議攝入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芹菜預防便秘,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術后三個月內限制籃球、舉重等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超聲監(jiān)測復發(fā)情況。出現(xiàn)突發(fā)劇痛、包塊無法回納等嵌頓癥狀需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