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切除術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囊腫、根管治療失敗及器械分離超出根尖孔等情況。主要適應證包括根尖病變持續存在、根管再治療困難、根尖外感染源無法清除、牙根吸收及解剖結構異常。
1、慢性根尖周炎:
當根尖周炎經規范根管治療后仍反復發作,X線顯示根尖陰影持續存在或擴大時,需手術切除感染根尖。這類病變多伴隨瘺管形成或骨質破壞,通過根尖切除可直接清除病灶區肉芽組織,配合倒充填封閉根尖孔。
2、根尖囊腫:
直徑超過5毫米的根尖囊腫難以通過常規根管治療消退,手術切除可完整摘除囊壁。囊腫常導致鄰牙移位或頜骨膨脹,術中需同期處理受累牙根尖,避免復發。
3、根管治療失敗:
根管充填超填、欠填或側穿導致的治療失敗,二次根管治療無法解決問題時需手術干預。尤其適用于根尖區存在銀尖、牙膠尖等異物殘留的情況,通過手術建立直達病灶的入路。
4、器械分離超出根尖:
根管銼、擴大針等器械斷端超出根尖孔3毫米以上時,可能引發持續炎癥反應。手術可取出斷裂器械并清理周圍感染組織,避免形成異物性肉芽腫。
5、解剖結構異常:
彎曲根管、根尖孔敞開或牙根過度彎曲等解剖變異,使根管預備無法達到無菌狀態。手術修正根尖形態后行MTA倒充填,能有效建立生物封閉。
術后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減少菌斑堆積。兩周內避免患側咀嚼硬物,定期復查觀察骨組織愈合情況。建議補充維生素C和蛋白質促進創口修復,術后3個月、6個月分別拍攝X線評估根尖病變消退程度。若出現腫脹疼痛加劇或愈合延遲,需及時復診排除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