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主要分為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細胞腫瘤、性索間質腫瘤三大類,具體包括漿液性癌、黏液性癌、子宮內膜樣癌、透明細胞癌、未分化癌、無性細胞瘤、卵黃囊瘤、顆粒細胞瘤等亞型。
1、上皮性腫瘤:
上皮性卵巢癌約占卵巢惡性腫瘤的90%,起源于卵巢表面生發上皮。漿液性癌是最常見亞型,具有高侵襲性特征;黏液性癌多表現為單側生長,預后相對較好;子宮內膜樣癌與子宮內膜癌病理特征相似;透明細胞癌對化療敏感性較低;未分化癌惡性程度最高,進展迅速。
2、生殖細胞腫瘤:
約占卵巢癌的5-10%,好發于青少年群體。無性細胞瘤對放療敏感,5年生存率可達90%;卵黃囊瘤內胚竇瘤分泌甲胎蛋白,可作為腫瘤標志物;未成熟畸胎瘤包含胚胎性組織,惡性程度與組織分化程度相關;絨毛膜癌可分泌hCG,多見于妊娠相關情況。
3、性索間質腫瘤:
顆粒細胞瘤可分泌雌激素,導致異常子宮出血;支持-間質細胞瘤睪丸母細胞瘤可能產生雄激素,引發男性化體征;纖維瘤屬于良性腫瘤,但可能伴發腹水或胸水麥格綜合征。這類腫瘤多數生長緩慢,預后優于上皮性癌。
4、轉移性腫瘤:
克魯肯伯格瘤是典型的轉移性卵巢腫瘤,原發灶多位于胃腸道,表現為雙側卵巢實性腫塊。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也可轉移至卵巢,病理特征與原發灶一致,治療需結合原發腫瘤類型。
5、交界性腫瘤:
低度惡性潛能腫瘤LMP腫瘤屬于上皮性腫瘤的特殊類型,細胞學特征介于良惡性之間,常見于漿液性和黏液性亞型。這類腫瘤生長緩慢,年輕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10年生存率超過80%。
卵巢癌的病理類型直接影響治療方案選擇和預后評估。上皮性癌需根據分期進行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鉑類化療;生殖細胞腫瘤保留生育功能手術聯合BEP方案化療效果顯著;性索間質腫瘤早期患者術后可能無需輔助治療。建議所有患者確診后完善免疫組化檢測如WT-1、p53、CK7等,定期監測CA125、HE4等腫瘤標志物,術后堅持隨訪復查盆腔超聲和CT檢查。日常注意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和抗氧化營養素,避免高脂肪食物,根據體力狀況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