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可能導致失明,但多數情況下可通過手術治療恢復視力。晶狀體混濁程度加重會逐漸影響視物清晰度,晚期未治療可能致盲。
1、白內障的發展進程:
早期白內障表現為輕度視物模糊或眩光敏感,晶狀體混濁范圍小于30%時對生活影響較小。中期視力下降至0.3-0.5,可能出現復視或色覺異常。晚期晶狀體完全混濁會導致光感喪失,此時眼底檢查可能無法窺入,但視神經功能通常未受損害。
2、致盲機制與可逆性:
白內障致盲屬于可逆性盲,與青光眼等不可逆性眼病有本質區別。混濁晶狀體阻礙光線到達視網膜是唯一致盲因素,通過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90%患者術后視力可提升至0.5以上。若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需聯合其他治療。
3、特殊人群的失明風險:
先天性白內障患兒需在出生后6周內手術,否則可能造成形覺剝奪性弱視。糖尿病患者白內障進展速度是普通患者3倍,高血糖狀態會加速晶狀體蛋白糖基化。高度近視患者術后視網膜脫離風險增加2%,需術前詳細評估眼底。
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裂隙燈檢查,戶外活動佩戴防紫外線眼鏡可延緩發病。術后避免揉眼及劇烈運動,多攝入富含葉黃素的深色蔬菜有助于保護視網膜。視力突然下降需及時排查青光眼或黃斑病變等共病,早期干預可最大限度保留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