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可通過腹部CT、立位腹平片、胃鏡檢查、血液檢測、臨床癥狀評估等方式診斷。胃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潰瘍、外傷、藥物刺激、胃部腫瘤、胃內壓增高等原因引起。
腹部CT掃描能清晰顯示胃壁缺損及腹腔游離氣體,立位腹平片可見膈下游離氣體呈新月形。這兩種影像學檢查是確診胃穿孔的關鍵手段,敏感度超過90%。
胃鏡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破損情況,明確穿孔位置和大小。檢查需在病情穩定時進行,避免加重穿孔風險。內鏡能同時取活檢排除惡性腫瘤可能。
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升高,C反應蛋白異常增高。血清淀粉酶輕度升高需與胰腺炎鑒別,乳酸水平增高提示可能發生感染性休克。
突發上腹刀割樣劇痛迅速波及全腹,伴有板狀腹、壓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疼痛可能與暴飲暴食、酗酒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惡心嘔吐、發熱寒戰等癥狀。
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者易發生藥物性穿孔。胃潰瘍患者過度勞累或精神緊張時,胃酸分泌異常增加可能導致穿孔,通常表現為黑便、嘔血等癥狀。
確診后需立即禁食并胃腸減壓,急性期可選擇頭孢曲松、奧硝唑、泮托拉唑等藥物控制感染。恢復期飲食從流質逐步過渡到低纖維軟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日常需保持規律作息,潰瘍患者應定期復查胃鏡監測病情變化。出現持續腹痛或嘔血等警報癥狀時需及時就醫,嚴重病例可能需行穿孔修補術或胃大部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