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綜合征是一組以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特征包括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平衡障礙。帕金森綜合征可能由原發性帕金森病、腦血管病變、藥物副作用、中毒或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癥狀。
帕金森綜合征的核心表現為運動功能障礙。靜止性震顫多從單側手指開始,呈現搓丸樣動作;肌強直導致肢體活動時出現齒輪樣阻力;運動遲緩表現為面部表情減少、寫字過小征;姿勢平衡障礙易引發跌倒。這些癥狀與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導致的基底節環路功能紊亂有關。
疾病常伴隨多種非運動癥狀。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表現為便秘、體位性低血壓;嗅覺減退往往早于運動癥狀出現;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表現為夜間大喊大叫;部分患者會出現抑郁焦慮等情緒障礙。這些癥狀與多巴胺系統外病理改變相關。
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多表現為下肢為主的步態障礙;藥物如吩噻嗪類、利血平等可誘發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一氧化碳中毒等環境毒素也會損傷基底節;腦炎后遺癥、腦外傷等均可導致類似表現。這類情況需首先處理原發疾病。
臨床診斷主要依據英國腦庫標準,需滿足運動遲緩加至少一項其他核心癥狀。左旋多巴試驗性治療有效支持診斷,腦部MRI可鑒別血管性病變,DAT-SPECT顯像有助于評估多巴胺能神經元缺失程度。需注意與特發性震顫、路易體癡呆等疾病鑒別。
藥物治療以左旋多巴制劑為基礎,配合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普拉克索、MAO-B抑制劑如司來吉蘭;康復訓練包括步態訓練、平衡練習、語言治療;中晚期可考慮腦深部電刺激術或蒼白球毀損術。治療需個體化調整,兼顧運動癥狀與非運動癥狀管理。
日常護理需關注防跌倒措施如使用助行器,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進行太極拳等柔韌性運動。飲食方面增加膳食纖維預防便秘,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心理支持對改善生活質量尤為重要,照料者需接受專業培訓。定期隨訪評估病情進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能有效延緩疾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