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缺乏維生素B12可能由飲食攝入不足、吸收障礙、腸道菌群失衡、遺傳代謝疾病、母親孕期缺乏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口服補充劑、注射治療、治療原發病、定期監測等方式干預。
長期純素食或動物性食物攝入不足是常見誘因。維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動物肝臟、魚類、蛋類及乳制品中,挑食偏食兒童易出現缺乏。建議每周攝入3次動物肝臟,每日保證1個雞蛋或200ml牛奶,必要時選擇強化B12的嬰幼兒米粉。
胃酸分泌不足或內因子缺乏影響B12吸收,可能與萎縮性胃炎、克羅恩病等因素有關。患兒常伴有反復口腔潰瘍、慢性腹瀉等癥狀。需進行血清B12檢測和Schilling試驗,確診后需每月注射甲鈷胺或氰鈷胺。
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益生菌減少,影響B12合成。表現為食欲減退、舌乳頭萎縮等非特異性癥狀。可通過補充雙歧桿菌制劑調節菌群,配合進食酸奶、納豆等發酵食品。
甲基丙二酸血癥等遺傳代謝病會干擾B12利用。這類患兒多伴隨發育遲緩、肌張力低下等神經系統癥狀。需聯合使用羥鈷胺注射和左卡尼汀,并限制蛋白質攝入量。
哺乳期母親B12缺乏會導致乳汁中含量不足。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尤其需要篩查,可能出現嗜睡、喂養困難等表現。建議哺乳期母親每日補充50μg維生素B12,配方奶喂養兒選擇強化配方奶粉。
日常需注意觀察兒童是否出現皮膚蒼白、情緒煩躁等早期癥狀,學齡前兒童建議每年檢測一次血清B12水平。飲食上增加三文魚、奶酪等高B12食物,避免與抑制吸收的濃茶同食。出現肢體麻木或認知功能下降時需立即就醫,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不可逆神經損傷。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促進營養吸收,6歲以上兒童可進行游泳、跳繩等有氧運動增強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