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可通過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飲食控制、手術治療、長期管理等方式改善癥狀并達到臨床治愈。胃食管反流病通常由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胃酸分泌過多、肥胖、食管裂孔疝、妊娠等因素引起。
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抑制胃酸分泌和促進胃腸動力。常用藥物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H2受體阻滯劑法莫替丁、雷尼替丁,以及促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通常需要持續4-8周。
改變生活習慣可有效減輕反流癥狀。建議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避免睡前2-3小時進食,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避免穿緊身衣物和腰帶過緊,減少腹壓增高的因素。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和彎腰動作。
調整飲食結構對控制胃食管反流至關重要。避免高脂肪、辛辣、酸性食物如巧克力、咖啡、柑橘類水果、番茄制品。少食多餐,細嚼慢咽,選擇易消化食物如燕麥、香蕉、南瓜。可適量飲用堿性水或低脂牛奶中和胃酸。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或存在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常用術式包括腹腔鏡下胃底折疊術、內鏡下抗反流黏膜切除術。手術適應證包括頑固性反流、Barrett食管、食管狹窄等。手術成功率約85-90%,但可能存在術后吞咽困難、腹脹等并發癥。
胃食管反流病需要長期綜合管理。定期隨訪評估癥狀控制情況,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監測并發癥如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發生。心理疏導有助于緩解焦慮情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長期維持治療以預防復發。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食物。適量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避免仰臥起坐等增加腹壓的運動。保持規律作息,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癥狀加重或出現吞咽困難、體重下降等情況應及時就醫。通過規范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大多數患者可以達到癥狀完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