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檢查可通過監測胎兒發育、篩查遺傳疾病、評估母體健康、預防妊娠并發癥、指導分娩方式等方式保障母嬰安全。產前檢查通常由妊娠生理變化、潛在疾病風險、家族遺傳病史、環境因素影響、高齡妊娠等原因引起。
通過超聲檢查評估胎兒生長指標,包括雙頂徑、股骨長度等參數,結合胎心監護判斷是否存在宮內發育遲緩。唐氏篩查、無創DNA檢測等技術能早期發現染色體異常,四維彩超可排查胎兒結構畸形。
針對地中海貧血、脊髓性肌萎縮癥等單基因遺傳病進行攜帶者篩查,羊水穿刺或絨毛活檢可確診染色體疾病。有家族遺傳病史的孕婦需進行針對性基因檢測,通過遺傳咨詢評估再發風險。
常規檢測血壓、血糖、尿蛋白等指標,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妊娠糖尿病可能表現為水腫、視力模糊等癥狀。甲狀腺功能、凝血功能等實驗室檢查能發現潛在內分泌或血液系統異常。
規范產檢可降低子癇前期、胎盤早剝等風險,宮頸長度測量能預測早產可能。Rh陰性孕婦需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TORCH篩查可預防病毒感染導致的胎兒畸形。
骨盆測量、胎兒估重等數據幫助評估順產條件,胎位異常的孕婦需考慮剖宮產。前置胎盤、妊娠合并心臟病等特殊情況需提前制定多學科診療方案。
孕婦應保持每周3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每日攝入400μg葉酸及含鐵豐富的動物肝臟。建立規律產檢檔案,孕早期每月1次、孕28周后每2周1次、孕36周起每周1次就診,出現陰道流血、劇烈腹痛等急癥癥狀需立即就醫。保持體重增長控制在11-16公斤范圍內,避免接觸放射線、化學毒物等致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