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睪炎可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測、影像學檢查等方式確診,通常由細菌感染、尿路逆行感染、性傳播疾病、前列腺炎、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醫生通過觸診陰囊可發現附睪腫脹、壓痛,患側睪丸可能抬舉痛陽性。急性期陰囊皮膚發紅發熱,慢性期可能觸及硬結。結合病史詢問可初步判斷,需進一步實驗室確認。
中段尿培養可檢出大腸桿菌、淋球菌等致病菌。尿常規顯示白細胞酯酶陽性、膿尿,部分患者伴血尿。性活躍者需加做衣原體、支原體核酸檢測,明確是否與性傳播疾病相關。
血常規顯示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炎癥指標異常。HIV、梅毒血清學檢測可排除免疫缺陷或特殊感染。嚴重者需做血培養排除菌血癥。
陰囊彩超顯示附睪血流信號增強、體積增大,膿腫形成時可見液性暗區。多普勒超聲能鑒別睪丸扭轉,CT用于排查泌尿系結石等繼發因素。磁共振適用于復雜病例評估。
穿刺抽吸膿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針對性選擇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等抗生素。結核菌素試驗、PCR檢測可篩查結核性附睪炎。自身抗體檢測輔助診斷自身免疫性附睪炎。
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并托高陰囊,冰敷緩解腫脹疼痛。飲食宜清淡,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康復期可進行散步、游泳等低強度運動,穿著寬松棉質內褲保持局部干燥。出現持續高熱、膿性分泌物需立即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