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小疙瘩擠出白色物質可能由皮脂腺分泌過剩、毛囊角化異常、細菌感染、痤瘡丙酸桿菌繁殖、皮脂腺囊腫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外用藥物、抗生素治療、激光祛除、手術切除等方式處理。
青春期或油性皮膚人群皮脂腺功能亢進,過量皮脂混合角質形成白色栓狀物。每日使用氨基酸潔面乳清潔,避免用手擠壓,局部涂抹含煙酰胺的控油護膚品減少分泌。
毛囊口角質細胞過度堆積形成閉口粉刺,擠出白色角質栓。定期用2%水楊酸棉片擦拭軟化角質,配合含視黃醇的乳膏調節角化過程,避免使用厚重護膚品堵塞毛孔。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侵入毛囊引發炎癥,膿液中含大量白細胞和細菌殘骸。局部涂抹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羅星軟膏,嚴重時口服多西環素,炎癥期需保持患處干燥透氣。
厭氧菌分解皮脂產生游離脂肪酸,形成炎性丘疹伴白色膿頭。夜間點涂過氧苯甲酰凝膠殺菌,聯合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抑制細菌蛋白合成,療程需持續4-8周。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性結構,內容物為豆腐渣樣角蛋白。體積小于5mm可嘗試CO2激光氣化,大于1cm需行囊腫切除術,術后加壓包扎防止復發。
日常需限制高糖高脂飲食如奶茶、油炸食品,增加富含鋅元素的海蠣子、南瓜子攝入。選擇透氣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若疙瘩持續增大、紅腫熱痛或伴隨發熱,需皮膚科就診排除癤腫、脂肪瘤等病變。每月進行皮膚鏡監測可早期發現異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