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胃脹可能由進食過快、食物不耐受、胃動力不足、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原因引起。
1、進食過快:
咀嚼不充分導致空氣隨食物吞咽,胃內氣體增多刺激胃壁。減慢進食速度至每口咀嚼20次,避免邊吃邊說話,餐后散步10分鐘促進氣體排出。
2、食物不耐受:
乳糖酶缺乏者攝入奶制品后乳糖發酵產氣,麩質敏感人群食用面食易腹脹。記錄飲食日志排查過敏原,替換為無乳糖牛奶、蕎麥等低敏食材。
3、胃動力不足:
胃腸蠕動減慢使食物滯留,常見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每日按摩中脘穴3次,餐前飲用生姜陳皮茶刺激胃排空。
4、慢性胃炎:
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用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餐后飽脹、隱痛等癥狀。需進行碳13呼氣試驗,規范使用奧美拉唑、膠體果膠鉍、阿莫西林三聯療法。
5、胃潰瘍:
可能與胃酸分泌異常、非甾體抗炎藥使用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規律性上腹痛、反酸等癥狀。胃鏡檢查明確病灶后,采用雷貝拉唑、枸櫞酸鉍鉀、克拉霉素聯合治療。
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豆類、洋蔥等產氣食物攝入,每周進行3次快走或瑜伽改善胃腸功能。持續腹脹超過兩周或伴隨嘔血、黑便需消化科就診,排除胃部器質性疾病可能。注意餐后兩小時內避免平臥,睡眠時抬高床頭15厘米可減輕夜間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