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退縮患者多數情況下可以種牙,但需先評估牙槽骨條件及牙齦健康狀況。
1、牙槽骨條件評估:
種植牙需要足夠的骨量支撐人工牙根。牙齦退縮常伴隨牙槽骨吸收,需通過錐形束CT檢查骨高度和密度。輕度骨量不足可通過骨增量手術如引導骨再生術、上頜竇提升術改善;中重度骨吸收可能需結合塊狀骨移植。骨結合成功率與剩余骨量、手術技術密切相關,術前三維影像評估不可或缺。
2、牙齦軟組織處理:
健康的牙齦組織對種植體長期穩定至關重要。存在牙齦退縮時,需測量角化齦寬度和厚度。角化齦不足3毫米者建議先行軟組織移植如游離齦移植、結締組織移植,防止種植體周圍炎。術后需維持嚴格口腔衛生,使用軟毛牙刷及牙縫刷清潔種植體頸部,避免橫向刷牙加重牙齦萎縮。
3、種植體選擇與手術設計:
針對骨量有限病例,可選用短種植體或窄徑種植體減少骨修整需求。前牙區美學種植需特別關注穿齦輪廓設計,采用平臺轉移技術或個性化愈合基臺改善紅白美學效果。即刻種植需謹慎,慢性牙周炎導致的牙齦退縮患者建議先完成系統牙周治療,控制炎癥后再行延期種植。
牙齦退縮患者種植后需每3-6個月復查牙周狀況,定期進行專業潔治。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沖牙器維護口腔清潔,避免吸煙及過度咬硬物。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鈣質,適量食用高纖維食物促進牙齦健康。建議選擇低強度運動如瑜伽或游泳,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血壓升高影響種植體愈合。出現種植體周圍黏膜紅腫或出血時需及時就診,早期干預可顯著提高種植體長期存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