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下腺炎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導管口溢膿等癥狀,可能與細菌感染、導管阻塞、免疫力下降、鄰近組織炎癥擴散、結石形成等因素有關。治療方式包括抗生素應用、導管沖洗、手術取石、熱敷理療、調整飲食結構等。
1、腫脹疼痛:頜下腺炎常因細菌感染或導管阻塞導致腺體腫大,觸診有壓痛感。急性期皮膚表面可能發紅發熱,慢性期可觸及硬結。建議避免酸性食物刺激,采用溫鹽水漱口緩解癥狀,必要時口服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導管溢膿:導管受壓或結石阻塞時,按壓腺體可見膿性分泌物從舌下阜溢出。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或脫水導致唾液黏稠有關。每日飲用2000ml水稀釋唾液,使用甲硝唑含漱液減少細菌定植,嚴重者需行導管擴張術。
3、進食加重:咀嚼酸性食物時疼痛加劇是典型特征,因刺激唾液分泌卻無法順利排出。超聲檢查可鑒別結石或腫瘤壓迫。發作期選擇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配合布洛芬鎮痛,長期反復發作需考慮腺體切除術。
4、全身癥狀:急性化膿性頜下腺炎可伴發熱寒戰等全身反應,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升高。需與流行性腮腺炎鑒別,后者多為雙側發病。靜脈滴注青霉素聯合甲硝唑,局部超短波理療促進炎癥消退,體溫超過38.5℃時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5、慢性硬化:長期炎癥導致腺體纖維化,表現為持續性硬塊而無明顯疼痛。可能與自身免疫或放射性損傷有關。定期超聲監測腺體變化,補充維生素C增強黏膜修復能力,懷疑惡變時需行細針穿刺活檢。
頜下腺炎患者應保持口腔清潔,每日刷牙兩次并使用牙線,避免過硬食物損傷導管。增加獼猴桃、草莓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攝入,促進唾液分泌。急性期可含服話梅刺激唾液沖刷導管,但避免長期酸性刺激。適度進行頸部轉動練習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若腫脹持續超過一周或出現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