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皮膚疙瘩可能由病毒性疣、傳染性軟疣、膿皰瘡、疥瘡、體癬等原因引起,需通過藥物外用、器械清除、抗感染治療等方式處理。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導致皮膚出現粗糙丘疹,常見有尋常疣、扁平疣、跖疣。接觸患者皮損或污染物可能傳播。治療采用液氮冷凍、水楊酸貼劑或咪喹莫特乳膏,頑固病灶需激光祛除。
痘病毒引起的珍珠樣丘疹,通過皮膚接觸或共用毛巾傳播。兒童好發于面部和四肢,成人多見于生殖區。皮損可自行消退,必要時用鑷子夾除或涂抹斑蝥素溶液。
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造成膿皰破潰結痂,具有高度傳染性。多見于口鼻周圍,伴隨瘙癢疼痛。局部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嚴重時口服頭孢氨芐,需隔離患兒避免傳播。
疥螨在皮膚角質層掘隧道的寄生蟲病,夜間劇癢,指縫和腕部多見。密切接觸傳播,集體生活易暴發。全身涂抹硫磺軟膏或氯菊酯乳膏,衣物需沸水消毒。
紅色鱗屑斑塊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通過寵物或健身房器材傳播。邊緣隆起伴脫屑,夏季多發。外用聯苯芐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噴霧,頑固病例口服伊曲康唑。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貼身衣物選擇純棉材質并高溫燙洗,健身房使用消毒濕巾清潔器械。足癬患者應單獨使用洗腳盆,游泳池行走時穿防水拖鞋。家庭成員出現類似癥狀需同步治療,寵物定期驅蟲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