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抗生素治療、抑酸藥物應用、穿孔修補手術、胃部分切除術等方式治療。胃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潰瘍、外傷、胃癌、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胃部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減壓:急性期需絕對禁食并通過鼻胃管引流胃內容物,減少消化液對腹膜刺激。胃腸減壓需維持48-72小時,待腸鳴音恢復后逐步過渡至流質飲食。
2、抗生素治療:針對腹腔感染使用廣譜抗生素,常用頭孢曲松聯合甲硝唑,或莫西沙星單藥治療。療程通常持續7-10天,需覆蓋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
3、藥物抑酸:靜脈注射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后續需口服PPI藥物維持治療8-12周,聯合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
4、穿孔修補:適用于直徑<2cm的單純性穿孔,采用腹腔鏡下或開腹縫合術。手術同時需進行腹腔沖洗,術后放置引流管監測腹腔滲出情況。
5、胃部切除:針對胃癌或大面積穿孔患者,實施遠端胃切除術或全胃切除術。需同步進行淋巴結清掃,術后需長期補充維生素B12和鐵劑。
恢復期需遵循漸進式飲食方案,從米湯、藕粉等流食逐步過渡至低纖維軟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咖啡因飲品,少食多餐控制進食速度。建議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定期復查胃鏡評估愈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