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療的主要缺點和危害包括術后肝功能損傷、腫瘤破裂風險以及發熱感染等并發癥。介入治療作為肝癌的重要治療手段,雖然創傷較小,但仍存在一定風險。
1、肝功能損傷:
介入治療通過栓塞腫瘤供血動脈達到治療效果,但栓塞過程中可能影響正常肝組織血供。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轉氨酶升高、膽紅素升高等肝功能異常表現,嚴重者可導致肝衰竭。對于基礎肝功能較差的患者,需謹慎評估治療指征。
2、腫瘤破裂風險:
腫瘤組織在栓塞后可能發生壞死液化,增大破裂出血概率。特別是位于肝臟表面的腫瘤或體積較大的腫瘤,術后需密切觀察腹痛、血壓等指標。一旦發生破裂,可能需緊急手術止血。
3、發熱感染:
介入術后3-5天內常見發熱反應,多由腫瘤壞死吸收引起。但持續高熱可能提示繼發感染,需警惕肝膿腫形成。術后需監測體溫變化,必要時進行血培養檢查并使用抗生素治療。
4、腎功能影響:
介入治療使用的造影劑可能造成腎損傷,尤其對于糖尿病腎病等基礎腎病患者風險更高。術前需評估腎小球濾過率,術后建議水化治療促進造影劑排泄,監測肌酐變化。
5、骨髓抑制:
部分聯合化療栓塞的方案可能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術后1-2周需定期復查血常規,出現骨髓抑制時可考慮使用升白細胞藥物,必要時輸注血小板預防出血。
肝癌介入治療后建議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K。術后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及影像學檢查。出現持續腹痛、黃疸加重或高熱不退等情況需及時就醫。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戒酒并控制體重,有助于肝功能恢復和減少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