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痛經多數情況下無法自行痊愈,需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繼發性痛經通常由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炎等器質性疾病引起,疼痛程度與月經周期關聯密切,需通過醫學干預緩解癥狀并控制病情發展。
1、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繼發性痛經最常見病因,異位內膜組織隨月經周期出血刺激盆腔,導致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典型癥狀包括經期下腹墜痛、性交痛及不孕,疼痛常從經前持續至經后數日。超聲檢查可見卵巢巧克力囊腫或子宮直腸陷凹結節,確診需腹腔鏡探查。治療需根據年齡、生育需求選擇藥物或手術,藥物常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孕激素制劑,手術以保留生育功能為前提切除病灶。
2、子宮腺肌病引起的痛經:
子宮腺肌病表現為子宮內膜腺體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子宮均勻性增大、質硬。痛經呈進行性加重,伴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婦科檢查可觸及球形增大的子宮。磁共振成像可明確診斷,輕癥可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緩解癥狀,重癥需行子宮切除術。保守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血紅蛋白,預防貧血發生。
3、盆腔炎癥性疾病引起的痛經:
慢性盆腔炎可導致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引發持續性下腹隱痛及經期加重。急性發作時有發熱、膿性分泌物,慢性期表現為腰骶酸痛、不孕。需通過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培養確診,抗生素治療需足療程,避免耐藥性產生。盆腔理療可促進炎癥吸收,嚴重輸卵管積水需腹腔鏡手術。
繼發性痛經患者日常需避免經期劇烈運動及性生活,疼痛發作時可熱敷下腹部。飲食宜補充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預防經期失血性貧血。每周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但需避免經期過度疲勞。心理疏導可緩解焦慮情緒,疼痛持續加重或伴隨異常出血時應及時復查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