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袋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齦溝、假性牙周袋和真性牙周袋。
1、齦溝:
齦溝是牙齦邊緣與牙齒表面形成的天然淺溝,深度通常為1-3毫米,屬于健康牙齦的正常結構。齦溝內含有齦溝液,具有清潔和免疫防御功能。當牙齦炎癥未累及牙槽骨時,齦溝可能因腫脹而加深,但此時仍屬于可逆的牙齦病變范疇。
2、假性牙周袋:
假性牙周袋又稱齦袋,由牙齦組織增生或水腫導致牙齦邊緣向冠方移位形成,探診深度超過3毫米但未伴隨牙槽骨吸收。常見于青春期齦炎、妊娠期齦炎或藥物性牙齦增生。這類牙周袋的底部仍位于釉質牙骨質界冠方,通過規范治療可完全恢復。
3、真性牙周袋:
真性牙周袋是牙周炎典型表現,因牙槽骨吸收和結締組織附著喪失導致袋底位于釉質牙骨質界根方。根據累及范圍可分為骨上袋和骨內袋,前者袋底位于牙槽嵴頂冠方,后者袋底位于牙槽嵴頂根方。真性牙周袋伴隨菌斑生物膜定植,需通過牙周系統治療控制進展。
維護牙周健康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每半年接受專業潔治。對于已形成的牙周袋,除基礎治療外可酌情選擇齦下刮治、根面平整或牙周手術。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鈣質,避免過硬食物刺激牙齦。吸煙者戒煙可顯著改善牙周治療效果,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降低牙周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