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膿毒癥屬于危急重癥,需立即就醫干預。該病可能由B族鏈球菌感染、大腸埃希菌感染、早產兒免疫力低下、分娩過程中污染、醫療器械消毒不徹底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為體溫不穩定、喂養困難、呼吸急促、皮膚蒼白或花紋樣改變、反應低下等癥狀。
1、感染途徑:母嬰垂直傳播是主要感染途徑,B族鏈球菌可通過產道定植感染新生兒。治療需靜脈注射青霉素類抗生素,同時監測血培養結果調整用藥。
2、高危因素:胎齡<37周的早產兒因免疫系統發育不全更易感染。需入住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進行生命體征監測與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療。
3、癥狀識別:非特異性癥狀如拒奶、嗜睡易被忽視。出現呼吸頻率>60次/分或血氧飽和度<90%時,需立即進行機械通氣支持。
4、并發癥風險:可繼發化膿性腦膜炎或多器官衰竭。腰穿檢查排除顱內感染,必要時進行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
5、預后差異:足月兒及時治療存活率>90%,但極低出生體重兒病死率可達30%。恢復期需定期評估神經系統發育狀況。
母乳喂養可提供免疫保護因子,住院期間建議母親堅持泵奶保存。維持適宜環境溫度在36.5-37.2℃之間,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出院后需隨訪血常規、CRP等指標,觀察有無后遺癥。早產兒建議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預防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