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性閉經與子宮性閉經的區別主要在于病因、激素水平變化及治療方式。卵巢性閉通常由卵巢功能衰竭、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引起,伴隨促性腺激素升高;子宮性閉經多因宮腔粘連、子宮內膜損傷等導致,激素水平正常但子宮內膜無反應。
1、病因差異:
卵巢性閉經的病因主要為卵巢本身功能障礙,包括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腫瘤等。卵巢早衰指40歲前卵巢功能衰竭,卵泡耗竭;多囊卵巢綜合征表現為高雄激素血癥和排卵障礙。子宮性閉經則源于子宮結構或功能異常,常見于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阿舍曼綜合征、結核性子宮內膜炎或先天性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對激素刺激無反應。
2、激素特征:
卵巢性閉經患者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生成素LH水平顯著升高,雌激素水平降低,提示卵巢反饋功能喪失。子宮性閉經者激素水平正常,基礎體溫呈雙相變化,證明卵巢排卵功能存在,但子宮內膜無法發生周期性脫落。
3、癥狀表現:
卵巢性閉經常伴隨更年期癥狀如潮熱、盜汗、陰道干澀,或出現多毛、痤瘡等高雄激素表現。子宮性閉經患者無周期性腹痛提示宮腔積血,部分有既往宮腔操作史,體格檢查可能發現子宮偏小或宮頸粘連。
4、診斷方法:
卵巢性閉經需檢測抗苗勒管激素AMH和竇卵泡計數評估卵巢儲備,染色體檢查排除特納綜合征。子宮性閉經通過宮腔鏡檢查確診,可見宮腔粘連帶或內膜纖維化,超聲顯示子宮內膜線中斷或缺失。
5、治療原則:
卵巢性閉經需激素替代治療如戊酸雌二醇片聯合地屈孕酮,有生育需求者可采用贈卵試管嬰兒。子宮性閉經需宮腔鏡粘連分離術,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或球囊支架預防再粘連,嚴重內膜損傷者可能需代孕。
對于卵巢功能減退患者,建議增加大豆異黃酮攝入如豆漿、豆腐,適度進行瑜伽等舒緩運動調節內分泌。子宮性閉經術后需避免劇烈運動,可補充維生素E促進內膜修復,定期復查超聲監測內膜厚度。兩類患者均需心理疏導,尤其年輕患者可能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必要時轉診心理科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