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妊娠中出現一胎死亡需根據孕周和存活胎兒狀況采取個體化處理,主要措施包括密切監測存活胎兒、預防感染、適時終止妊娠、心理支持和病理學檢查。
1、孕周評估:
孕早期28周前發生一胎死亡通常選擇保守觀察,存活胎兒監測無異常可繼續妊娠。孕晚期需結合存活胎兒肺成熟度評估,若達到34周以上且出現胎盤功能減退跡象,建議考慮終止妊娠。絨毛膜性判斷至關重要,單絨毛膜雙胎因存在血管吻合支,需更頻繁的超聲和胎心監護。
2、存活胎兒監護:
每周至少進行2次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重點觀察存活胎兒的生長發育、臍血流和羊水量。單絨毛膜雙胎需特別警惕雙胎輸血綜合征或急性失血可能,出現胎兒貧血時可考慮宮內輸血。多普勒超聲監測大腦中動脈峰值流速有助于早期發現貧血。
3、感染防控:
死胎滯留超過4周可能增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風險,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出現發熱、腹痛或陰道分泌物異常等感染征象時,應立即使用廣譜抗生素并終止妊娠。預防性抗生素使用存在爭議,通常僅在高危情況下考慮。
4、分娩時機:
無并發癥的單絨毛膜雙胎可維持至34-36周分娩,雙絨毛膜雙胎可延長至37周。出現存活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或胎心異常時應提前分娩。剖宮產并非絕對指征,陰道分娩在胎位正常且無其他禁忌證時仍可實施。
5、后續處理:
建議進行死胎尸檢和胎盤病理檢查以明確死亡原因,染色體核型分析對再發風險評估有重要意義。產后需關注產婦凝血功能和心理狀態,提供專業心理咨詢。母乳喂養不受影響,但需警惕產后抑郁發生。
對于繼續妊娠的孕婦,建議每日左側臥位休息以改善胎盤灌注,補充鐵劑和葉酸預防貧血,避免劇烈運動但需保持適度散步。飲食上增加優質蛋白質和深色蔬菜攝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總量以避免妊娠期糖尿病風險。心理方面可參加專業支持小組,通過正念訓練緩解焦慮,配偶共同參與產檢有助于建立情感支持。產后6周需復查超聲評估子宮復舊情況,建議間隔18-24個月再考慮下次妊娠,再次懷孕前應進行詳細的產前咨詢和優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