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發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藥物退燒、傷口護理、飲食調整、預防感染等方式治療。拔牙后發燒通常由創傷性炎癥反應、細菌感染、免疫力下降、術后應激反應、傷口護理不當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
使用溫水擦拭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分布區域,促進散熱。冰袋冷敷額頭或頸部,每次不超過20分鐘。保持環境溫度在24-26℃,穿著透氣棉質衣物。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膚。
2、藥物退燒:
體溫超過38.5℃可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藥物需間隔4-6小時重復使用,24小時內不超過4次。避免與抗凝藥物同時使用。兒童禁用阿司匹林。
3、傷口護理:
術后24小時內避免漱口或觸碰創面。48小時后可用生理鹽水輕柔漱口。血凝塊脫落需及時就醫。使用醫用冰袋間斷冷敷術區面部,每次15分鐘。睡覺時墊高枕頭減少局部充血。
4、飲食調整:
選擇常溫流食如牛奶、米湯、果蔬汁。避免辛辣、過熱或堅硬食物刺激傷口。每日飲水1500-2000ml促進代謝。適量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橙子等水果。
5、預防感染:
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或頭孢類抗生素。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每日2-3次。避免吸煙飲酒影響愈合。出現持續高熱、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復診。
術后恢復期建議選擇雞蛋羹、山藥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創口出血。每日監測體溫變化,保證7-8小時睡眠增強免疫力。術后3天仍有低熱需排查干槽癥或骨髓炎可能,及時進行血常規檢查?;謴推陂g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避免游泳、健身等可能造成傷口撕裂的運動。保持心情愉悅有助于減輕應激反應,促進創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