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M檢查可通過表面麻醉、探頭放置、圖像采集、數據分析、報告生成等步驟完成。UBM通常用于眼前段結構的顯微成像,適用于青光眼、角膜疾病等診斷。
1、表面麻醉:
檢查前需對患者眼部進行表面麻醉,常用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或奧布卡因滴眼液,麻醉過程約1分鐘,可消除探頭接觸角膜時的不適感。麻醉后需確認患者無眨眼反射方可繼續操作。
2、探頭放置:
使用特制眼杯固定眼瞼,將無菌超聲耦合劑注入眼杯形成介質環境。探頭以50MHz高頻超聲波垂直輕觸角膜,需避免壓迫眼球。檢查過程中要求患者注視固定目標保持眼球穩定。
3、圖像采集:
通過扇形掃描獲取眼前段360度斷層圖像,包括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虹膜睫狀體結構等參數。單次掃描時間約5秒,每個象限需采集3-5幅圖像,異常區域需重點掃描保存動態影像。
4、數據分析:
系統自動測量前房角開放距離、小梁網厚度等量化指標,識別虹膜膨隆、睫狀體囊腫等病理改變。醫師需對比雙側眼數據,結合房水動態流變學特征進行綜合判斷。
5、報告生成:
檢查結果以彩色編碼圖與數值表格呈現,標注房角粘連范圍、晶狀體位置異常等關鍵發現。典型病例需保存動態視頻記錄,報告應包含與OCT檢查的對比分析建議。
檢查后2小時內避免揉眼,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預防感染。日常需控制電子屏幕使用時間,增加藍莓、胡蘿卜等富含花青素的飲食。高度近視患者建議每半年復查UBM監測鞏膜葡萄腫進展,合并青光眼時需配合視野檢查評估視神經損傷程度。檢查過程中出現眼壓升高需立即中斷操作并測量眼壓,特殊體質者可能對耦合劑產生過敏反應需提前告知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