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腫可通過定期復查、藥物控制、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附件囊腫通常由生理性囊腫、內分泌失調、炎癥刺激、子宮內膜異位癥、腫瘤性病變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囊腫:
排卵后形成的黃體囊腫或濾泡囊腫多可自行消退,建議每3-6個月復查超聲觀察變化。日常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囊腫扭轉,經期注意腹部保暖。
2、內分泌干預:
達英-35、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藥可調節激素水平抑制囊腫生長。伴隨月經紊亂時,需檢測性激素六項評估卵巢功能。
3、炎癥處理:
盆腔炎導致的炎性囊腫需口服左氧氟沙星聯合甲硝唑抗感染。下腹墜痛癥狀明顯者可配合紅外線理療促進炎癥吸收。
4、子宮內膜異位:
巧克力囊腫可能與經血逆流有關,典型表現為進行性痛經。戈舍瑞林等GnRH-a類藥物可縮小病灶,腹腔鏡囊腫剝除術能徹底清除異位內膜。
5、腫瘤性病變:
漿液性囊腺瘤等病理性囊腫存在惡變風險,CA125升高需警惕。腹腔鏡探查或開腹手術是明確診斷的金標準,術中快速病理決定手術范圍。
日常增加深色蔬菜及亞麻籽攝入調節雌激素代謝,每周3次游泳或瑜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囊腫直徑超過5cm或出現急性腹痛需立即就醫,絕經后新發囊腫必須排除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