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潰瘍需掛內分泌科或血管外科,嚴重感染時需聯合骨科處理。
1、內分泌科:
糖尿病足潰瘍的基礎病因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內分泌科醫生可調整降糖方案。常用藥物包括二甲雙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同時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該科室能系統性評估神經病變和代謝紊亂情況。
2、血管外科: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是導致足部缺血壞死的主因,血管外科通過超聲多普勒評估血流。必要時進行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療,常見手術包括球囊擴張術、動脈旁路移植術。約60%糖尿病足患者合并周圍血管病變。
3、骨科清創:
出現骨髓炎或肌腱暴露時需骨科干預,包括壞死組織清創、截趾等手術。術前需進行MRI評估骨感染范圍,術后需持續負壓引流治療。深部感染患者平均需要2-3次清創手術。
4、創面修復科:
慢性潰瘍超過4周未愈建議轉診,采用濕性愈合療法。新型敷料如藻酸鹽敷料、銀離子敷料可控制滲液,生長因子凝膠能促進肉芽形成。面積大于5cm2的潰瘍需考慮皮瓣移植。
5、多學科協作:
Wagner分級3級以上的復雜病例需MDT會診,組合高壓氧治療、營養支持等措施。每周監測創面細菌培養,根據藥敏結果調整抗生素。合并腎病者需腎內科協同調整用藥劑量。
患者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選擇圓頭減壓鞋,每日檢查足底有無破損。飲食注意控制總熱量攝入,優先選擇低GI食物如燕麥、藜麥。適度進行非負重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避免赤足行走。血糖監測頻率應提升至每日4-7次,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降低截肢風險。創面護理時使用生理鹽水而非酒精消毒,水溫測試需用手肘而非足部。出現新發潰瘍、滲液增多或發熱癥狀需24小時內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