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可通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曲普坦類藥物等方式止痛。偏頭痛通常由血管異常擴張、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激素水平波動、遺傳因素、環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適合輕中度發作。對乙酰氨基酚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疼痛,但需避免長期超量使用導致肝損傷。萘普生鈉可減少血管周圍水腫,服藥后需觀察胃腸道反應。
2、曲普坦類藥物:舒馬曲坦選擇性收縮顱腦血管,30分鐘內起效,但禁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佐米曲坦可阻斷三叉神經血管系統疼痛傳導,可能出現眩暈或胸部緊束感。這類藥物需在發作早期使用,24小時內不超過2劑。
3、麥角胺衍生物:雙氫麥角胺通過調節血清素受體緩解持續發作,常與咖啡因聯用增強吸收。麥角胺咖啡因片可能引發肢體麻木,妊娠期禁用。這類藥物存在藥物過量性頭痛風險,每周使用不超過2天。
4、止吐輔助用藥:甲氧氯普胺可緩解伴隨惡心癥狀并促進止痛藥吸收,但可能引起錐體外系反應。多潘立酮通過阻斷多巴胺受體改善胃輕癱,與酮洛芬聯用效果更佳。用藥期間需監測神經系統異常表現。
5、預防性用藥:普萘洛爾適用于頻繁發作患者,通過阻斷β受體減少血管痙攣。阿米替林調節神經遞質需持續服用4周見效。托吡酯作為二線選擇可能引起認知遲鈍,需定期檢測腎功能。
偏頭痛患者日常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奶酪、巧克力、酒精等誘發飲食。有氧運動如游泳、慢跑可提升疼痛閾值,發作期建議冷敷額顳部。記錄頭痛日記有助于識別誘因,血壓監測排除繼發性病因,癥狀持續48小時以上需神經科就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