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暑可通過補充水分、合理著裝、避免高溫時段外出、調節飲食、使用降溫工具、適度運動、保證休息、關注特殊人群、識別中暑征兆、及時就醫等方式實現。
1、補充水分:高溫環境下人體水分流失加快,每小時需飲用200-300毫升涼白開或淡鹽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可搭配西瓜、黃瓜等高水分食物。運動后需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
2、合理著裝:選擇淺色、寬松的棉質衣物有助于汗液蒸發。佩戴寬檐帽和UV400太陽鏡可減少頭部受熱,戶外工作者建議穿戴冰袖、使用降溫背心。避免穿著化纖類不透氣服裝。
3、避開高溫: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紫外線最強,盡量在陰涼處活動。必須外出時可攜帶便攜風扇,每30分鐘尋找空調環境休息。密閉車廂內溫度10分鐘可升至50℃,切勿單獨滯留兒童或寵物。
4、調節飲食:增加苦瓜、綠豆、冬瓜等清熱食材,每日保證300克綠葉蔬菜。避免高油高糖食物加重代謝負擔,可適量飲用薄荷茶、菊花茶等清涼飲品。餐后適當食用楊梅、檸檬等酸性水果促進唾液分泌。
5、物理降溫:頸部、手腕等血管豐富部位用濕毛巾冷敷,家中可使用空調維持26℃室溫。嬰幼兒可選用凝膠冰墊,老年人建議午間進行溫水擦浴。車內常備噴霧瓶進行面部降溫。
6、科學運動:晨間鍛煉控制在30分鐘內,選擇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項目。健身人群需將訓練強度降低30%,運動后采用逐步降溫法。馬拉松等賽事應設置多個補給站提供生理鹽水。
7、保障睡眠:夜間睡眠不足會降低耐熱能力,保持7小時優質睡眠。午間可進行20分鐘短時休息,使用竹席等透氣寢具。失眠人群睡前可用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8、重點防護: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監測,高血壓患者避免突然冷熱交替。孕婦外出應有家屬陪同,建筑工人等職業群體應實行輪班制度。長期服藥者需咨詢醫生藥物光敏性。
9、識別癥狀:早期出現頭暈、惡心需立即轉移到陰涼處。發現他人言語混亂、皮膚干熱時,應解開衣領并用冷水擦拭腋下。兒童中暑可能表現為煩躁哭鬧、拒絕飲水等非典型癥狀。
10、及時處置:輕度中暑可口服補液鹽,意識模糊者保持側臥位防止窒息。出現抽搐、體溫超過40℃時需冰敷大動脈并立即送醫。恢復期應繼續觀察24小時,避免二次中暑發生。
高溫季節應建立防暑應急預案,家庭可儲備口服補液鹽、清涼油等物資。社區需為獨居老人安裝溫度報警裝置,企事業單位應調整高溫津貼發放標準。定期進行防暑知識培訓,掌握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能有效降低重癥中暑風險。保持居所通風干燥,夏季飲食注意膳食平衡,避免過度依賴冷飲導致胃腸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