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很多頭發可能由壓力過大、營養不良、激素變化、頭皮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壓力過大:
長期精神緊張或焦慮會擾亂毛囊生長周期,導致休止期脫發。這種脫發通常在壓力事件后2-3個月出現,表現為頭發整體稀疏但無斑禿。通過心理疏導、規律作息和放松訓練可改善癥狀,一般6-12個月能逐漸恢復。
2、營養不良:
缺乏蛋白質、鐵、鋅、維生素D等營養素會影響毛囊功能。節食減肥或消化吸收障礙患者常見發質干枯易斷。建議增加雞蛋、瘦肉、深海魚等優質蛋白,配合菠菜、動物肝臟等富鐵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營養劑。
3、激素變化:
產后、更年期或甲狀腺功能異常時,雌激素水平波動會使毛囊提前進入休止期。產后脫發通常在分娩后4個月達高峰,多數1年內自愈;甲亢或甲減需治療原發病,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脫發會改善。
4、頭皮疾病:
脂溢性皮炎、銀屑病等炎癥性疾病可能破壞毛囊環境,伴隨頭皮屑增多、瘙癢等癥狀。真菌感染如頭癬會出現圓形脫發斑,需抗真菌治療。日常應避免抓撓,選用溫和洗發產品,嚴重時需皮膚科就診。
5、藥物副作用:
化療藥物、抗凝藥、抗抑郁藥等可能干擾毛囊細胞分裂。這種脫發通常在用藥后1-3周出現,停藥后可再生。常見引起脫發的藥物包括阿霉素、華法林、氟西汀等,切勿自行停藥,需咨詢醫生調整方案。
每日脫發量超過100根且持續2個月以上建議就醫檢查。日常護理應避免頻繁燙染,洗頭水溫不超過40℃,梳發時從發梢開始梳理。適當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保證7-8小時睡眠。可多食用黑芝麻、核桃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但需注意雄激素性脫發患者要控制高油脂飲食。突然出現的片狀脫發或伴隨紅腫、瘢痕需立即就診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