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生存期可通過控制誘因、藥物治療、營養支持、并發癥管理、肝移植等方式延長,通常由肝硬化、門體分流、感染、電解質紊亂、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引起。
1、控制誘因:
避免高蛋白飲食、便秘、感染等誘因是基礎措施。限制每日蛋白質攝入量低于40克,優先選擇植物蛋白;保持排便通暢可減少氨吸收;及時處理肺部或腹腔感染,避免使用鎮靜類藥物。
2、藥物治療:
乳果糖通過酸化腸道減少氨吸收,利福昔明抑制產氨菌群,門冬氨酸鳥氨酸促進氨代謝。需持續監測血氨水平調整用藥,合并消化道出血時需加用奧美拉唑等抑酸藥。
3、營養支持:
每日熱量需達35-40kcal/kg,補充支鏈氨基酸制劑改善負氮平衡。維生素K預防凝血障礙,鋅制劑改善味覺異常。夜間加餐可減少蛋白質分解,選擇低GI碳水如燕麥片。
4、并發癥管理:
腹水患者需限鈉利尿,自發性腹膜炎需頭孢曲松抗感染。肝腎綜合征需特利加壓素改善腎灌注,肝肺綜合征需長期氧療。食管靜脈曲張可行套扎術預防出血。
5、肝移植評估:
Child-PughC級或MELD評分>15分需考慮移植。活體肝移植、尸體肝移植五年生存率可達60-80%,術前需戒酒半年以上,術后需終身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劑。
低鹽低脂飲食配合每日30分鐘步行可改善預后,定期監測肝功能、血氨、凝血功能,睡眠時抬高床頭30度減少食管反流風險,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家屬需學習識別嗜睡、撲翼樣震顫等早期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