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精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種生理現象。因為正常成年男性約有90%的發生過遺精。遺精又分夢遺和滑精。青春期發育后的1~2年至老年,都可能出現。對夜間夢中遺精,又稱夢遺或夢失精,有人稱之為"跑馬"。在清醒狀態下無****或無性J刺激的狀態下自發性射精稱"滑精"。二者從根本上說沒有太大區別。女性在睡眠過程中或性刺激下,陰道分泌物大量增加也會有粘液排出,一般不會被注意,而男性則不同,許多男性會把遺精這種生理現象看作病證而憂心忡忡。那么,怎樣看待遺精呢?只有搞清楚遺精發生的原因和機理才能正確對待它。
遺精在醫學臨床上分為生理性遺精和病理性遺精
生理性遺精是指未婚青年或婚后分居,無性J的射精。一般2周或更長時間遺精1次,不引起身體任何不適。陰莖勃起功能正常,可以無夢而遺,也可有夢而遺。
病理性遺精比較復雜,諸多病因均可引起。常見病機有腎氣不固、腎精不足而致腎虛不藏。病因可由勞心過度、妄想不遂造成相火偏亢。飲食不節、醇酒厚味,積濕生熱,濕熱下注也是重要成因。
生理性遺精與病理性遺精之不同在于
1年齡不同:生理性遺精多見于青壯年,未婚或婚后分居;病理性遺精多見于中老年或身體先天不足者;
2身體狀況:生理性遺精者,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或遇事易激動,或勞累緊張的健康人;病理性遺精者,多見于面色無華,身體疲倦,大量吸煙,飲酒無度,過食肥甘,體形虛胖或疲弱之軀,常有****,房室過度,色欲不遂等經過;
3遺精時的狀態:生理性遺精,一般2周1次或更長時間,遺精量多而精液粘稠,遺精時陰莖勃起功能正常;病理性遺精頻頻而作,有的入夜即遺,或清醒時精液自出,遺精量少而清稀,遺精時陰莖勃起不堅,或根本不能勃起,遺精后出現精神疲憊,腰膝酸軟,耳鳴頭暈,身體乏力等癥。由此可以鑒別。
遺精很少發生于12歲以下的男孩,到14歲男孩遺精的發生率約為25%,城市和家庭經濟狀況較優越的男性少年發生率高。16歲約為55%,18歲為70%,20歲為75%~80%,到45歲至少有90%的男子在某一境遇下發生過遺精。遺精發生的頻率多數為每周1次或數周1次。有人做過調查,遺精的發生與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有人調查,結果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水平的單身男子有18%,而具有大學文化程度水平的單身男子有30%~46%平均每月發生1次遺精。
總之,遺精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的常見疾病之一,它包括生理性遺精和病理性遺精。兩者的鑒別點主要從年齡、身體狀態、遺精時陰莖勃起情況、精量精質和遺精后自覺癥狀上來鑒別。有的人自稱"遺精",實際不是遺精,而是興奮時出現的尿道分泌物,或是無興奮時的前列腺分泌物。
當今,對具有初步性知識的人來說,把遺精看做生理現象,是人類性行為的組成部分,過去無論是我國的封建傳統文化意識,還是國外封建禮教都把遺精說成"怪象"。在巴比倫時代,人們認為是"夜女"或"夜天使"來訪的結果,"夜女"會在男子熟睡時來訪。中世紀時,人們認為遺精是魔鬼在作怪。在中國則過分強調精液寶貴,始終把遺精看作是一種病態,精液的丟失會導致腎氣虧虛。將腎氣看成是人體正氣的根本,過分強調遺精對人體帶來的不利影響,使人們在對待遺精上產生了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