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使用抗菌藥物需嚴格遵醫囑,多數情況下僅在明確細菌感染且收益大于風險時方可使用。
1、孕期抗菌藥物使用原則:
妊娠期抗菌藥物選擇需考慮藥物對胎兒的潛在影響。青霉素類如阿莫西林和頭孢菌素類如頭孢呋辛屬于B類藥,在大量臨床數據中未發現明確致畸性,通常作為首選。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霉素可用于青霉素過敏者,但克拉霉素等部分藥物存在妊娠期使用限制。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霉素可能損害胎兒聽力神經,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可能影響胎兒軟骨發育,妊娠期應避免使用。
2、不同妊娠階段的風險差異:
受精后2周內用藥表現為"全或無"效應,要么導致流產要么無影響。器官形成期妊娠5-12周是致畸敏感期,應盡量避免用藥。妊娠中晚期胎兒各器官基本成形,但部分藥物仍可能影響器官功能發育,如四環素類可導致乳牙著色和釉質發育不全。哺乳期用藥還需考慮藥物通過乳汁分泌的情況,如甲硝唑用藥期間需暫停哺乳。
孕期出現感染癥狀應及時就醫,由醫生評估感染類型和嚴重程度后決定是否用藥。日常需加強手衛生和飲食衛生,預防感染發生。保持適度運動如孕婦瑜伽可增強免疫力,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C。居住環境保持通風干燥,避免接觸傳染病患者。若必須使用抗菌藥物,應記錄用藥名稱、劑量和時間,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監測胎兒發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