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產婦母乳喂養需注意母嬰阻斷、乳頭檢查、喂養方式選擇、定期檢測和藥物干預。
梅毒螺旋體可通過母乳傳播,產婦需在醫生指導下評估傳染風險。若母親處于梅毒活動期或乳汁中存在病原體,建議暫停母乳喂養。新生兒需接受青霉素預防性治療,并完成血清學檢測隨訪。
哺乳前需確認乳頭無破損或梅毒疹病灶。乳頭皸裂可能增加血液暴露風險,需暫停親喂并使用吸奶器。局部涂抹醫用凡士林促進愈合,出現硬下疳時應立即停止哺乳。
經規范驅梅治療且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的產婦,可選擇巴氏消毒后瓶喂。乳汁需62.5℃加熱30分鐘滅活病原體,避免冷凍保存導致消毒效果下降。混合喂養者需確保配方奶器具嚴格消毒。
產婦每月復查非特異性抗體滴度,新生兒需在出生后1、3、6、12個月進行TPPA和RPR檢測。哺乳期間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時,需同步檢測乳汁梅毒PCR。
哺乳期首選芐星青霉素治療,過敏者可改用頭孢曲松或紅霉素。使用四環素類藥物需暫停哺乳,用藥期間監測新生兒聽力及肝腎功能。避免使用含酒精的復方制劑影響乳汁質量。
梅毒產婦哺乳期應增加優質蛋白攝入,每日補充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限制辛辣食物避免刺激黏膜。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改善盆底血液循環,哺乳后清潔乳房并觀察新生兒口腔黏膜。出現乳頭白斑或嬰兒鵝口瘡需及時就診,喂養期間避免共用毛巾等個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