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結石是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在尿道內沉積形成的固體物質,可能由飲水不足、高鹽飲食、代謝異常、尿路感染、尿道狹窄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增加飲水量、調整飲食結構、藥物治療、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經尿道取石術等方式治療。
1、飲水不足:
每日液體攝入量低于1500毫升時,尿液濃縮導致礦物質飽和度升高。建議每日飲用2000-3000毫升水,選擇白開水、檸檬水等低糖飲品,避免濃茶和碳酸飲料。保持尿液呈淡黃色可有效預防結晶形成。
2、高鹽飲食:
過量攝入鈉鹽會增加尿鈣排泄量,每日食鹽量應控制在5克以內。減少腌制食品、加工肉類攝入,增加新鮮蔬果比例。低鈉飲食可使尿鈣水平下降30%,顯著降低結石復發風險。
3、代謝異常: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腎小管酸中毒等疾病會導致尿鈣、尿酸異常升高。可能與遺傳性胱氨酸尿癥、原發性高草酸尿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反復腰痛、血尿等癥狀。需定期檢測24小時尿電解質。
4、尿路感染:
變形桿菌等產脲酶細菌感染會升高尿液PH值,促進磷酸銨鎂結石形成。可能與尿流不暢、膀胱殘余尿量增加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排尿灼痛、尿頻尿急等癥狀。治療需選用環丙沙星、呋喃妥因等敏感抗生素。
5、尿道狹窄:
外傷或炎癥導致的尿道管腔縮窄會阻礙結石排出。可能與骨盆骨折、反復導尿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排尿分叉、尿線變細等癥狀。嚴重者需行尿道擴張術或尿道成形術。
調整飲食需限制動物蛋白每日攝入量不超過0.8克/公斤體重,增加柑橘類水果補充枸櫞酸鹽。適度進行跳繩、爬樓梯等垂直運動有助于小結石排出,但劇烈運動可能誘發腎絞痛。出現持續腹痛、發熱或肉眼血尿時應立即泌尿外科就診,結石直徑超過6毫米或伴有腎積水需考慮體外沖擊波碎石等介入治療。術后定期復查泌尿系B超,每年結石復發率約7-10%,長期預防需維持尿比重低于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