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完牙一段時間后牙齒敏感可能由充填體邊緣微滲漏、牙本質暴露、繼發齲、咬合高點、牙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咬合、脫敏治療、更換充填材料、根管治療、牙髓安撫等方式緩解。
1、充填體問題:
充填材料與牙體組織間存在微小間隙時,冷熱刺激通過微滲漏傳導至牙本質小管。復合樹脂固化收縮或銀汞合金邊緣破損可能導致敏感,需重新拋光充填體邊緣或更換生物相容性更好的玻璃離子材料。
2、牙本質暴露:
備洞過程中切削過多健康牙體組織,或酸蝕劑過度處理導致牙本質小管開放。使用含鉀鹽的脫敏牙膏封閉小管,避免橫向刷牙。較深窩洞未墊底時,氟化鈉甘油或樹脂粘接劑可形成保護層。
3、繼發齲壞:
充填體邊緣發生繼發齲可刺激牙髓神經。繼發齲與充填不密合、口腔清潔不足有關,常伴有冷熱刺痛和食物嵌塞。需徹底去腐后重新充填,鄰面齲建議使用嵌體修復。
4、咬合創傷:
充填體過高導致咬合負擔集中,引發牙周膜炎癥性敏感。咬合紙檢查可見明顯亮點,調磨后癥狀多能緩解。長期未處理可能發展為牙髓充血,夜間出現自發痛。
5、牙髓反應:
深齲近髓處補牙后,細菌毒素可能通過牙本質小管緩慢刺激牙髓。一過性敏感可觀察2-4周,持續跳痛需進行牙髓活力測試。確診牙髓炎后需根管治療,急性期可用丁香油棉球安撫。
日常避免過冷過熱飲食交替刺激,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含氟脫敏牙膏。攝入富含鈣質乳制品和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等食物,促進牙本質再礦化。敏感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自發痛,需拍攝牙片評估牙髓狀態。咀嚼時選擇非敏感側,避免堅果類硬物造成機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