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陰虛和腎陽虛是中醫腎虛的兩種常見證型,臨床表現各有特點。腎陰虛主要表現為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腰膝酸軟;腎陽虛常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性功能減退。
1、陰虛潮熱:腎陰虛患者體內陰液不足,陽氣相對亢盛,表現為午后或夜間潮熱、兩顴發紅。伴隨口干咽燥、舌紅少苔,可通過滋陰降火調理,推薦食用銀耳、百合、石斛等養陰食材。
2、陽虛畏寒:腎陽虧虛導致溫煦功能減弱,出現手足不溫、喜暖惡寒。常見夜尿頻多、小便清長,宜用溫補腎陽之法,日常可食用羊肉、韭菜、肉桂等溫性食物,避免生冷飲食。
3、陰虛盜汗:腎陰不足致虛熱內生,夜間陰氣當至不至,出現睡中汗出、醒后即止。伴有心煩失眠、耳鳴如蟬,建議保持居室通風,選擇麥冬、玉竹等滋陰藥材代茶飲。
4、陽虛水腫:腎陽虛弱不能化氣行水,可見顏面或下肢浮腫、按之凹陷。晨起眼瞼腫脹明顯,與脾陽不足相關,需適度運動促進氣血運行,艾灸關元、命門等穴位有助改善。
5、性功能障礙:腎陰虛者多伴夢遺滑精、陽強易舉;腎陽虛常見陽痿早泄、性欲淡漠。兩者均需節制房事,陰虛者可練習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陽虛者適合兩手攀足固腎腰招式。
腎虛調理需辨證施治,陰虛者忌辛辣燥熱,陽虛者避寒涼生冷。適度進行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運動,配合黑芝麻、核桃等補腎食材。癥狀持續或加重時應至中醫科就診,避免自行濫用壯陽或瀉火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