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巨結腸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抗生素治療、糖皮質激素應用、靜脈營養支持、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中毒性巨結腸通常由潰瘍性結腸炎惡化、艱難梭菌感染、腸道缺血、藥物副作用、免疫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
1、胃腸減壓:
急性期需立即禁食并留置鼻胃管,通過持續負壓吸引減少腸道積氣積液。胃腸減壓可降低腸壁張力,避免腸穿孔風險,同時需配合肛管排氣緩解腹脹。每日記錄引流量及性質,監測電解質平衡。
2、抗感染治療:
靜脈使用甲硝唑聯合萬古霉素覆蓋厭氧菌及艱難梭菌,重癥患者加用美羅培南廣譜抗菌。感染控制前需每日監測體溫及白細胞計數,糞便培養指導抗生素調整。艱難梭菌毒素檢測陽性者需隔離處理。
3、激素干預:
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可抑制炎癥級聯反應,降低腸壁水腫程度。用藥期間監測血壓血糖,療程不超過7-10天。合并穿孔風險時需聯用免疫球蛋白沖擊治療。
4、營養支持:
全腸外營養提供每日35kcal/kg熱量,氨基酸1.5g/kg及脂肪乳劑補充必需脂肪酸。定期檢測前白蛋白及轉鐵蛋白,逐步過渡至要素飲食。添加谷氨酰胺保護腸黏膜屏障。
5、手術指征:
結腸次全切除適用于腸穿孔、持續出血或保守治療72小時無效者,回腸造口術可暫時轉流糞便。全結腸切除聯合回腸儲袋手術適用于潰瘍性結腸炎反復發作病例。
恢復期采用低渣飲食避免粗纖維刺激,逐步添加蒸蛋、米粥等易消化食物。每日記錄排便次數及性狀變化,三個月內禁止劇烈運動。定期腸鏡評估黏膜愈合情況,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需長期維持美沙拉嗪治療。監測血清白蛋白及血紅蛋白水平,必要時補充鐵劑及維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