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通過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偽麻黃堿等藥物緩解癥狀。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受涼、細菌感染、過敏反應等原因引起。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能有效緩解發(fā)熱和頭痛癥狀。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體溫,適用于體溫超過38.5℃的情況。使用時需注意間隔時間,避免與其他含相同成分的復方感冒藥同服。
偽麻黃堿能收縮鼻黏膜血管,減輕鼻塞癥狀。該藥物通過激動α腎上腺素受體發(fā)揮作用,但高血壓患者需慎用。建議短期使用不超過3天,避免引起反彈性鼻充血。
氯苯那敏可緩解打噴嚏和流涕癥狀。第一代抗組胺藥具有鎮(zhèn)靜作用,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應。服藥期間應避免駕駛或操作精密儀器,與酒精同服會加重中樞抑制。
右美沙芬通過抑制延髓咳嗽中樞發(fā)揮鎮(zhèn)咳作用。氨溴索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促進排痰。干咳可選用中樞性鎮(zhèn)咳藥,痰多時建議使用祛痰藥而非強力鎮(zhèn)咳。
奧司他韋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需在發(fā)病48小時內使用。普通感冒多為鼻病毒引起,抗病毒藥物效果有限。合并細菌感染時可考慮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但需醫(yī)生評估。
感冒期間建議多飲水,每日保持2000ml以上液體攝入。飲食選擇易消化的粥類、新鮮果蔬,補充維生素C。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濕度維持在50%左右。癥狀持續(xù)超過一周或出現(xiàn)高熱不退、呼吸困難等情況需及時就醫(yī)。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輕度活動,逐步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