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骨折后可通過制動固定、疼痛管理、并發癥預防、營養支持和心理疏導等方式照顧。骨折通常由骨質疏松、平衡能力下降、環境因素、急性外傷和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制動固定:
骨折后需立即用夾板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損傷。上肢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懸吊,下肢骨折需保持患肢伸直位。移動患者時需專人托扶骨折部位,轉運過程中使用硬板擔架。醫生會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選擇石膏固定、牽引或手術內固定等專業處理。
2、疼痛管理:
骨折后48小時內可冰敷患處減輕腫脹疼痛,每次15-20分鐘。醫生可能開具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物,嚴重疼痛可使用曲馬多。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以防影響骨愈合。可通過音樂療法、穴位按摩等非藥物方式輔助緩解疼痛。
3、并發癥預防:
長期臥床需每2小時翻身預防壓瘡,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進行踝泵運動和深呼吸練習預防深靜脈血栓及肺部感染。留置導尿者需定期膀胱沖洗,注意觀察尿液性狀。監測血壓血糖變化,預防原有慢性病加重。
4、營養支持:
每日需保證1.2-1.5g/kg優質蛋白質攝入,優先選擇魚肉、蛋奶及大豆制品。補充維生素D 800IU/天和鈣劑1000mg/天促進骨愈合。多食用菠菜、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便秘發生。
3、心理疏導:
骨折后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家屬應耐心傾聽老人訴求。鼓勵參與簡單的康復訓練增強信心,如手指操、踝關節活動等。可通過懷舊療法、園藝療法等轉移注意力。嚴重情緒障礙需心理科會診干預。
康復期需根據醫生指導逐步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肌力練習,早期可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膝關節屈伸等被動運動,2-4周后借助助行器開始負重訓練。飲食上增加乳制品、深色蔬菜和堅果攝入,每日曬太陽20分鐘促進維生素D合成。居家環境應移除地毯、增設扶手和防滑墊,浴室安裝坐浴椅。定期復查X線觀察骨痂形成情況,發現患肢腫脹加劇或感覺異常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