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炎可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原學檢查、尿常規等方式確診。睪丸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外傷、尿路感染逆行傳播、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觸診觀察睪丸腫脹程度、壓痛感及陰囊皮膚變化,判斷是否存在鞘膜積液或附睪受累。急性期可見患側睪丸明顯腫大,慢性期可能觸及硬結。檢查時需排除睪丸扭轉等急癥。
2、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可發現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增高提示細菌感染。血清降鈣素原檢測有助于鑒別細菌性與病毒性感染。性傳播疾病相關檢查包括HIV、梅毒血清學檢測。
3、影像學檢查:陰囊超聲是首選方式,可顯示睪丸血流信號增強、體積增大及膿腫形成。多普勒超聲能鑒別睪丸扭轉,其典型表現為血流信號減弱。MRI適用于復雜病例評估周圍組織浸潤情況。
4、病原學檢查:尿道分泌物涂片培養可檢出淋球菌、衣原體等病原體。精液培養對慢性睪丸炎診斷價值較高。PCR技術能快速檢測單純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特定病原體核酸。
5、尿常規檢查:中段尿鏡檢可見膿細胞,尿培養陽性結果提示尿路感染源。尿沉渣檢查發現細菌需結合藥敏試驗指導用藥。反復發作患者需排查泌尿系統畸形或結石。
日常需保持陰部清潔干燥,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疼痛。急性期臥床休息時可用陰囊托抬高患處,冰敷緩解腫脹。飲食宜清淡,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修復,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現持續高熱、劇烈疼痛或排尿困難需立即復診。